视频选集 1.1细胞的发现与细胞学说的诞生 1.2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3细胞的基本共性 1.4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1 2.1普通光镜、超分显微镜及相差显微镜 2.2荧光显微镜 2.3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 2.4透镜电子显微镜及样品制备 2.5扫描电镜技术 2.6细胞培养 2.7单克隆抗体技术 3.1细胞质膜研究简史和结构模型 3.2细胞质膜的成分及其作用特点 3.3细胞膜的特性 3.4细胞骨架和细胞质膜的主要功能 4.1膜转运蛋白及跨膜运输类型 4.2被动运输-葡萄糖的跨膜转运 4.3水孔蛋白的发现及功能 4.4Na+-K+泵及钙泵 4.5ABC超家族 4.6吞噬作用 4.7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4.8胞内体的分选作用 5.1细胞质基质 5.2内膜系统 5.3内质网的结构 5.4内质网的功能 5.6高尔基体的功能 5.7溶酶体的结构 5.8溶酶体的功能 5.9溶酶体的发生 5.10过氧化物酶体 6.1信号假说 6.2蛋白质转运的类型 6.3蛋白质向各细胞器的分选 6.4包被膜泡 6.5三种包被膜泡 6.6膜泡的转运与融合 7.1线粒体动态变化及超微结构 7.2氧化磷酸化 7.3ATP合成的结合变构机制 7.4线粒体与疾病 8.1癌细胞的基本特征 8.1细胞转导信号概述 8.2信号分子、受体和第二信使 8.3分子开关、信号蛋白的互作与信号蛋白复合物的装配 8.4G蛋白偶连受体及激活离子通道的信号通路 8.5cAMP-PKA信号通路 8.6双信号使信号通路 8.7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8.8其它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 8.9细胞信号转导的整合和调控 9.1细胞骨架概述 9.2微丝的结构 9.3微丝的组装 9.4微丝的功能 9.5肌球蛋白:依赖于微丝的分子马达 9.6微管的结构 9.7微管组织中心 9.9微管的功能 9.10中间丝 10.1从染色质到染色体 10.2染色体功能原件和巨大染色体 10.3核仁的结构与功能 10.4胞质分裂 10.5胚胎干细胞 10.6诱导多能干细胞 10.7胞外基质 10.8黏着分子 10.9细胞连接 11.1细胞衰老的特征及意义 11.2细胞衰老现象的发现 11.3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 11.4细胞死亡类型及意义 11.5细胞凋亡的形态特征及生化特征 11.6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11.7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 12.1细胞周期概述 12.2细胞周期同化 12.3有丝分裂 12.5G2 M期转换的调控 12.6中后期转换的调控 12.7G1 S期转换的调控 12.8DNA损伤检验点和p53 13.1癌细胞的基本特征 13.2肿瘤发生的遗传机制 13.3肿瘤是基因突变积累和自然选择的结果 13.4肿瘤干细胞 14.1细胞分化 14.2干细胞的基本特征